有OpenSUSE的用户吗?
- 0次
- 2021-07-21 09:37:54
- idczone
作为桌面系统,与Ubuntu/Debian/Fedora之类比有什么明显的优缺点?比如包管理,桌面
作为服务器系统,与CentOS/Debian比呢?比如稳定性
我是深度用户。
桌面系统与Ubuntu/Debian比,就是软件相对少一些,可是正常情况下,你也用不了debian下面如此巨大的软件仓库,大部分都够用了。与Fedora相比就是做纯Linux开发,感觉不如Fedora,特别是一些包的版本,库的位置之类的。
优点就是真正的稳定(KDE),我用它做笔记本的系统,一个月也就关机一次,其他从不关机。ubuntu真心难做到。
作为服务器系统,和CentOS比,管理稍微罗嗦,OpenSuse做服务器一些兼容问题处理得不如CentOS好。比如你是用php5呢还是用php5w呢(这都是细节,问题都不大)
有优势也有缺点吧。
我使用 openSUSE 作为主要桌面系统超过一年。简单总结:这是一个不折腾的 Linux 发行版。
作为对比,我之前使用过的发行版包括 Ubuntu 和 Arch Linux。在 openSUSE 上,我使用过 GNOME-Shell 和 KDE,并以后者作为主要工作环境。在其他发行版上使用过 GNOME、KDE、XFCE、awesome 等桌面环境和窗口管理器。
因为这些原因,我将继续使用 openSUSE 作为桌面系统:
* 好看:外观很重要。比如 openSUSE 的官方壁纸,比如 openSUSE 的 KDE 主题,比如 openSUSE 的默认字体渲染配置文件,都比较养眼。当然好看不好看的判断还是很主观的。对了,我不喜欢 Unity 以及 Ubuntu 的配色。
* 良好的 KDE 支持:openSUSE 在 KDE 身上下了大力气,让它们成为「天作之合」,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KDE SC 释出新版本时,你可以照着 wiki 修改一下软件源,升级到新版,也可以选择不升级,很自由。发行版和发行版是不一样的,不是所有发行版里的 KDE 都能叫做 KDE:我身边使用了 Kubuntu 匆匆「体验」了一下然后告诉我 KDE 是坨 X 的人可不在少数。
* 不折腾:我理解一些发行版比较喜欢「原汁原味」的包,但「原汁原味」的包未必是最好的。分别安装一遍 openSUSE、Ubuntu 和 Arch Linux,你可能会理解 openSUSE 尽量照顾到初级用户而不失灵活性。在大部分情况下,桌面系统是用来解决问题和完成工作的。至于沉迷于修改配置文件、升级软件包之前去网站看看公告、动不动把系统搞挂,是很刺激没错,可惜对我来说,那都是年轻人玩的东西了。One more thing,openSUSE 是第一个将 fcitx 作为默认简体中文输入法(框架)的主流 Linux 发行版,而 fcitx 是相对不错、更新勤快的输入法框架。
* 包和软件源的管理:openSUSE 使用 zypp 作为包管理的后端,它允许多个软件源提供一个软件包的不同版本。你可以选择默认源里的 GIMP 2.8.0,也可以换成另一个源里的 GIMP 2.8.2,而 zypp 会自动计算那些被 GIMP 依赖的包所需的更改,并提示你。通常,(非滚动)发行版的一个版本发布之后,它包含的软件包的主版本号就固定下来了,而你「在线升级」得到的是小版本的更新。那我就是需要很新的版本怎么办?openSUSE Tumbleweed 这个滚动升级的分支拯救你。或者,也许你没有激进到要把所有的软件都升级,那你也可以根据软件类别找到包含更新的版本的源,然后从网页上选择「一键安装」,无需使用命令行也能安装。openSUSE 提供的 Open Build Service 使得所有人可以方便地在 OBS 的服务器上构建软件包,而社区化的工作方式使得每个人均可以参与打包工作。例如,我发现一个软件包有比软件源里更新的版本,我可以直接去 OBS 里对这个软件包创建一个 branch、简单地更新其源代码和打包配置文件,我自己就可以用上新版了,测试没问题之后就可以请求合并入官方源。
* 小而有爱的中文社区。
* 据说很稳定的内核:这个我很难凭感觉说,毕竟我使用 openSUSE 时也有一段时间平均每天 kernel panic 一次的,所以注明了「据说」。不过最近两个月以来我都没在自己电脑上遇到 kernel panic。「据说」是这么个来源:openSUSE 官方对纯净的 Linux 内核源码打了许多补丁。
另请参考 Marguerite Su 《OpenSUSE 的人气为何远不如 Ubuntu 和 Fedora?》一文 [1] 中的「一。openSUSE 确实是好发行版。」这段。
[1] http://www.marguerite.su/?p=84
some nitpicking, debian 一直默认 fcitx很久了……opensuse不是第一个。
感谢纠正,也谢谢你的处女回复。
感谢你们这么长的回复: )
看来,作为桌面系统,openSUSE的确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Can't wait to try it out: )
[email&你给的链接貌似打不开啊.我这里是湖北移动.
非常抱歉,是我的疏忽。请试试访问原文作者 Marguerite Su 在知乎提问「openSUSE 的人气为何远不如 Ubuntu 和 Fedora?」后的回复 [1],无需登陆即可访问内容。
[1]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690549/answer/14142595
作为桌面系统,在大陆,用的人少……感觉比arch都少点
感觉(我说是感觉)
稳定,简洁明了不失美观,给人雅致的感觉。该有的软件也都有,用了几年,貌似有点windows的影子
虽然是kde迷,因为opensuse源太慢,主要是镜像也没pacman什么的。弄软件太痛苦,现在转了arch
想用用opensuse,下载了iso文件怎么用?怎么安装?
下载iso文件然后要么刻盘要么用U盘安装啊??这个安装应该是所有系统中最简单的,记着把bootloader安到mbr就好(如果你只有一个系统,而不是多系统)
由于腾讯开放平台使用的是SUSE Linux Enterprise,为了应用移植的兼容性(Mono)我在一些服务器上装了opensSUSE,除了包管理感觉不如centos和ubuntu好用以外其余地方基本没差别.稳定性用了将近一年下来目前没有遇到因为发行版不同引起的问题.
感觉openSUSE还是比较适合作为桌面系统.
小白,问一下,如何跟windows8双系统启动!
安装了chrome,但外层还包裹着一个标题栏怎么解决?
选项里使用系统标题栏?
看得我也想试试了
Chrome的设置里面好像有相关选项
你是怎么做到一天kernel panic一次的?
Novell Suse 是 Suse的商业版本,类似于RedHat企业版
两者比较: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Server
SUSE Linux Enterprise Desktop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Desktop
至于Suse另外的什么SestemZ SAP Studio 类的商业版都能在Redhat 的商业版里找到对应版本.
而Suse的另一个发行版Opensuse 它对应的Redaht发行版即是 Fedora
两者同是RPM系的包管理方式,同是半年发行一个新版本,新版本上的支援软件版本都差不多.显著的区别就是Fedora是GTK系的,而Opensuse是QT系的.一个对Gnome支持的很好,一个把KDE做得相当稳定.如果从KDE3时代过来的人大都会喜欢 opensuse的 QT商用以后大多的发行版都改为支持Gnome了.只有Suse坚守着.
作为日常应用来说,主要的几个发行版都差不多,听听歌看看电影收发邮件之类的都可以胜任,个别东洋日本姑娘拍的电影编码压缩格式的可能需要一些解码软件,对于这些解决方案网上一搜也是一大把,无非就是mplayer+wincode+xvid等.
谈到opensuse的软件,估计刚装完的opensuse的人肯定会觉得这发行版太垃圾了,啥软软都没有,软件管理器上怎么搜也搜不到自己想要的软件,从网上下载一个RPM又有一大堆的依赖解决不了.对于这种情况opensuse提供了几个解决方法 :
1,Packman 11.0之前需要手工自己加,在网上搜到packman源以后自己手工加入到安装源中.11.0之后的版本可以自动搜索packman源然后添加.相比ubuntu packman它就是non-free&PPA 相较于Fedora它就是RPMFusion 相罗于arch它就是aur.
2,在openssue官网上的搜索软件,网址: http://software.opensuse.org/123/zh_CN 这上面有很多suse认证过的开发者打包的安装源.可以放心使用.
从管理系统角度来说Opensuse 较其它的发行版有一个超级功能 大杀器 那就是YAST,估计这货就是一套企业版要卖9500RMB的卖点,它对suselinux大部份的管理都可以做到一站式.节省你很多的时间.YAST不仅在INIT5下有,在INIT3下也有,只要在命令行敲入yast就搞定了.管理起来比deb系省心省力多了.
用Opensuse来作为服务器系统,首先明确一下个人观点,不支持.因为它的包都很新,没有经过量产认证试验,会有很多的隐性BUG,虽然服务器版本也会有,但肯定比opensuse要少得多.当然如果你只需要用Opensuse的最新的内核和更新管理机制来作为服务器的底层,其它的应用都是自己手工编译则另当别论.
个人观点总结:Opensuse如果作为桌面给从Win下迁移过来人的使用的话会很容易上手.作为Linux小白来说它的界面配色不错惹人喜爱.作为有些linux经验的人来用,那么YAST无疑就是杀手级应用,可以省掉很多时间去看man和教程.对于在linux上侵淫多年的老鸟,Opensuse明显够不上档次,因为装不了X也卖不萌,他们更喜欢Novell Suse Enterprise,因为买了这系统就买了这服务,如果系统出了啥问题只接就是一个电话让Suse的工程师来解决,反正是买了服务的.我就站在边上喝喝咖啡吹吹牛逼等着下班就行了,晚上还要给隔别邻居家的美少妇装个系统软件啥的再慢慢教她怎么使用呢.
首先声明:本人是Arch用户,上次用SuSE的时间是10年前.
作为桌面(这里不讨论折腾类的需求,只讨论日常使用):
OpenSuSE很靠谱,一直以来坚持“开箱即用”的理念(至少我11年前第一次用SuSE的时候就是这样),包的质量不错,在易用性上做了很多工作,所以用起来还是比较舒服的。就发行版本身来说非常适合作桌面(我记得03年前后SuSE在欧洲的桌面Linux排名第一),但是中文资料略少。
Debian做桌面略折腾,需要自己动的地方太多。作为日常主力桌面用的话,没必要在这上面花费太多时间,除非你的工作就是linux相关的开发或者是跟我一样有洁癖。
Ubuntu也可以算是“开箱即用”,但是特异化的东西比较多,所以有时候遇到的问题不会得到来自upstream的支持,这是很麻烦的事。
Fedora不作评价,因为个人喜好问题,没用过。
作为服务器:
OpenSuSE虽然国内用来做服务器的案例貌似不多(好像豆瓣是Gentoo和OpenSuSE都有用,据说新浪也有SuSE,不确定是Open还是Entprise),不过实际上还是不错的。包的质量一直不错。
CentOS就不说什么了,大把的人用,RH系资料满世界飞,这是它的优势。
Debian还是略折腾。如果有时间和精力的话就没问题。
总的来说OpenSuSE作为服务器的问题其实就是资料比较少,别的没太大区别。
国外也是叫好声一片,打算用它了
没人给elementary项目打包,准备等ubuntu13.04一出来,就换回ubuntu
能 说下 opensuse下的KDE的优化都有哪些吗?
opensuse的KDE比其他发行版下的 优势在哪里?
不是质疑。是求解。谢谢
这个,你让我说什么好呢。Slackware保留了最完整的KDE,保留了最原始的系统兼容性,而OpenSuse是保留了最完整的KDE,同时解决了最好的系统兼容性。这么说吧,用了OpenSuse的KDE,你会忘了Linux基于X这一点的,因为它把KDE整合得,让你的感觉就是KDE在内核中。
你试一下就明白。打个比方,你用非开源驱动搞ati, nvidia,然后笔记本24*7*60不关机,只关上屏幕拿着就走,用其他发行版,很有可能出现花屏等等,就算你用intel显卡也一样,但OpenSuse绝对不会,因为KDE自身的效果引擎和内核的结合很好,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
谢谢。
一定要试一试。
opensuse国内源支持的怎么样,更新速度?
记得高中的时候 试各种发行版的时候,它国内的源挺少的。
国内源的概念是? 我大多只用官方的几个源,最多加上163啥的。
因为用FreeBSD和Slackware出身,一直没太在意过源的问题,不过说真的,我真没用过太多软件,大部分情况下找不到的软件直接就编译了。
关于源的速度,给个参考吧,我从12.0一路升级到12.2,每次升级都会更新1-2G的文件,我这里20M的网络能跑满,下载速度平均在1M-1.5M左右,所以源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我哭了...居然有这么多力挺 openSUSE 的。谢谢诸位老爷。
我就说说坏处和软件源的问题吧。一直有人批评 openSUSE 的玛格丽特时代带了意识形态,还给我总结出两个凡是:凡是 openSUSE 的都是好的,凡是 openSUSE 上出现的问题都是用户不对。那我就来巴一些坏处,只有一个声音是不对的。但我巴坏处肯定是想让它好,毕竟我是玛格丽特女王大人。
(一) 中文社区
Ubuntu 肯定是最大的中文社区,Arch 肯定是最活跃的中文社区,Fedora 肯定是最爱交际的中文社区,openSUSE 肯定是最宅的中文社区。
首先我们应该没有多少活跃的大学用户。我们的用户据我观察应该是企业用户居多。这种人的优点在于他们都非常强,缺点在于他们都非常懒。如果我能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且我只用 openSUSE 挣口粮,那我为什么要帮助你使用 openSUSE?你能想象一群 Intel 员工,SuSE 员工,中兴的软件开发科长做你的成员,然后中文社区的基础设施是一个人生前 22 年没见过立式服务器的女生搭建的么?就像我在 Gtalk 群里怒喷的一样:你们呀,什么都会,就是不帮我,对吧。
其次我们一直是一个单核心的社区。我不是说开发,是说社区建设。开发牛人多了去了,我这种 CPP 指针数组都不会的肯定排不上号。苏哲时代(SuSE 9),我在上初中,但提 SuSE 9 老人都知道,几乎就是:Linux 是 SuSE 9 与硬件通信的工具。Thruth 时代,我在上大学,「用 SuSE 就是用 Thruth」,这也不是我说的。现在是缝缝补补吃老本的玛格丽特时代。我不会开发啊,只能根据长老们灌顶得到的经验盲修 bug,修好了,说明我逻辑和交际比较强。我一般是,看到 bug,用人类逻辑而不是机器逻辑去猜,不能开机?好,systemd,然后去找 Lennart; btrfs?去找 John; GNOME?Vincent/DimStar; Build Service?Adrian/Coolo; 输入法坏了?翁学天出列; Bash 支援?花花; Python?以前是 Hicro Kee 现在是 Felix Yan。懂了吧,openSUSE 的社区管理对我来说就是打牌,我就是拿着满手不情不愿看你是女生帮帮你的大王,用户出什么我都出大王,用户出大王?好,是用户你的不对,我不赢钱白跟你玩牌,你怎么能出大王赢我呢?
但我给自己的定位是 Coordinator,中文翻译为办公室主任。我希望 openSUSE 有几个强有力的男性领导,各管一摊,有推广的,有集会的,有开发的,有答疑的,有翻译的,有维基的...然后我就每天上线发 task 定 deadline 随手卖个萌就好。但是没有。于是手比较贱(处女座就是你骂我一句我下套也要还回去,不然今天就不完美了我睡不安稳),慢慢就都抓自己手上了。一个单核心的社区是没有活力和前途的。商业上是该给那个核心上巨额保险。但开源事业不行,我要钱干嘛?我就要东西。你能跑到保险公司去说哦如果玛格丽特不用 openSUSE 了你赔我一个能妥妥的骑住微软的 openSUSE 吗?
也许有人会说,没有你,openSUSE 不还是一样?那些年都怎么过来的。这种人活该你没有妹子,你一定不明白在心里怎么念 L.o.v.e。你没出现过的那些年你怎样我没资格管,但若你出现在了我的生活里,烙上了我的印记,那若我无法伴你终老,我一定要好好的把全身都是闪光点的你交到接盘侠手上,甚至让你在未来的生活中念我那无法复刻的传说。若干年后我可以对我的孩子说,你看到街角那个高贵冷艳的大叔没有,那是老娘的初恋。This is puppy love。当然如果你是从一个没有 dead soul 没有经历过社区成员的 RIP 的发行版转过来的,我说这些你可能不懂。但是我是记得,openSUSE 的 daemon(听 ID 就知道多牛逼了)升天堂时全网那种缅怀的气氛。整个开源圈有 70 以上的成员的社区也没几个吧,我们有。我尽量以后我也能有这种待遇。
第三,每一个活跃用户对我来说都很珍贵。但是在一个没有建立起「我应该怎样」的社会里谈奉献的人注定寂寞。而寂寞的人分散到各个城市又杯水车薪,这导致在没有社区背后的公司运作的情况下我们不太可能组织起自己的活动。也许 openSUSE 的人会说,公司支持不是很应该的吗?这种想法在我们社区里非常普遍。但请你想想 Arch。所以任何事情都有原因,人在社区,心不在社区,我们仍然欢迎来帮扩充用户基数,但谈到社区推广的时候您应该跟心在社区的人聊不到一块去。所以只能请下次同学们再想为 openSUSE 做点事的时候,面对这些困难,请问问你的本心,应该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做,在一个普遍没有理想的社会,能有点理想,虽然白痴,但似乎还不错的样子?
第四,我们现有的人不太会也不太可能成为社区实体 Body 的组织者。也就是说没有 LUG,没有 openSUSE Chinese Conference,没有 Release Party。只有一群每天在网上陪你扯还总暴粗的前辈。人间社会就是,不尊重前辈,前辈不给你机会,尊重前辈,做事情除了前辈没人记得你。不过好在我们的前辈还算很开明?steue,swyear,hillwood 都比我早,但似乎目前还没人给我下绊使坏嘛。比起 Ubuntu/Fedora,我们还算一个比较团结的社区吧。其它社区你可以想象成一群抠脚大汉到处使力,都分散掉了,所以人家面临的是如何凝聚的问题,而我们面临的是如何产生力这一物理学终极命题。
第五。个人原因。我在北京上班,在上海居住。周末北京有空,我在上海。上海也有空?对不起我在家就呆两天我不想出街。平时?抱歉我要上班。开源不给钞票啊亲!让我写 PPT 你出人讲?没问题。让我讲?网上讲行不行?不行?那抱歉我不想出街。我想其它做类似办公室工作的应该都有这个通病。电话网上讲得通的,那我人绝对不去。简单说,我们需要「外勤特工」,我们的「机关」搞内务的已经多到外面没人认识你了。
(二) 公司支援
很多人都说 SuSE 嘛,跟红帽一样在开源界的双核,数一数二的带头大哥,还是微软的战略伙伴,拥有最多的服务器认证,肯定给社区砸好多钱。错,至今中文社区好多东西,我还是能用免费用免费,能黑基友黑基友(比如服务器我用 openshift,发布我一般找 linuxtoy),就这样还每年给它花好多钱。但是做社区不是养儿子,我不能出工出力卖脸还搭钱吧!
所有人都认为 openSUSE 是 SuSE 儿子,但那是在国外。在中国是侄子。且不说 SuSE 中国只是一个办公室,大部分都是对 Linux 社区是啥都不知道的销售,开发也是开发不和最终用户接轨的软件你根本见不到人,整个中国大陆只有 5 个员工参与社区吧。我们没有社区经费,因为能批社区经费的 Site Manager 不在中国招。至于德国,可能给,但怎么给,通过 SuSE 中国?通过谁?那你是给人家升职还是给人家补钱?不然谁白做?我们没有 Legal,你想开个淘宝店?抱歉问德国。德国知道个屁的淘宝呀!甚至你想举报个中国境内的滥用 openSUSE 商标牟利,都要向德国举报。为毛?中国的 Legal 包给律所,普通员工不能联系,必须是市场部才能联系。但是 SuSE 在境内没有市场部,只有 Novell 的市场部,人家现在归了 attachmate 是两个 BU,我的工资没给我为你 SuSE 跑活的钱啊!
对 SuSE 中国的感觉是,中式办公室文化导致大家都不伸手,德国过问肯定问老外,老外被架空又不敢说,或者说可能老外也觉得我就是个在德国斗争失败被流放的,就挣工资没激情,也不主动要钱要物要人,看好企业版,腾讯淘宝缴费我就有业绩(这段我猜的)。导致我们是被自我隔离在国际社区之外的,国际社区想帮你也隔着千山万水。而中文社区又存在太多的不专业不接轨,导致人家对你兴趣也不是很多。比如,官方镜像?那你该找大学啊,但大学教育网,公网流量没多少还受开大会影响这事你和人家解释得明白吗?比如公仔?我德国有生产线,可以给你配齐,但你配到亚洲不到 10 个...好歹您当「办公用品」配别当「营销工具」配好不?老外是不明白公仔的抢手程度的,到中国,内部员工装修办公室先抢一遍,营销留几个,再被社区跪着要一两个...老外没学过国际贸易是想不明白我这儿烂大街的东西为啥到你那儿总报货源紧张?然后还经常丢失?比如官方商店,不 shipment 中国,为啥?你中国邮政不讲英文,中国快递也不讲英文还丢东西,别的国际物流你限制人家营业区域,你让我们怎么办?
所以至少我觉得,openSUSE 在国内的推广,一是靠社区自己的努力和在校生那可歌可叹的 passion,一是在 SuSE 指定负责亚洲甚至中文社区事务的专员,然后培养他们本土员工的开源意识,就是说我 SuSE 中国不止办公室里这几十号人,那几万不领工资的也是我「员工」,甚至他们比员工还高尚,所以我们要聆听他们的诉求。做市场也不能只推企业版,买不起的可以推荐社区版嘛,先把坑占上,那样有支付能力的时候肯定首选还是你。就是要自己养鸡,不能总到地里刨食。再次你进大学招工招实习的时候,可以优先考虑本社区和兄弟社区的成员啊。去一个大学,埋下些种子和希望啊。你说 SuSE 里有北邮的吗?肯定有啊,但为什么北邮没几个人听过 openSUSE?那肯定呗,你只找了最能干活的,没找最能引导自主干活的呗。
相信这样,前期可能不明显,过几个时代,比如后玛格丽特时代,hillwood 时代,甚至 douglarek 时代、multipe1902 时代、郭云鹤时代、hottea 时代什么的,总会开枝散叶。
(三)软件源
由于我们社区现有成员和在校学生没有办法建立联系。他们有 channel 但学生一般比较 shy,我们不 shy 但是没 channel,就是缺少一个身为学生的话事人。导致了现在国内高校的 openSUSE 源不少,但都不是官方源,可能就十几个、几十个人用。我建议都去把它申请成官方源,考虑到目前中文用户可能真的不是很多,额外的流量可能也不会太多。
而官方不推荐使用镜像源。因为官方使用的是一个名为 MirrorBrian 的我们自主研发的外星科技,被 KDE 社区使用。我不是服务器专精,所以不是很懂,原理大意就是它可以根据你的 IP 自动分配离你最近的源。也就是说 download.opensuse.org 这个开头在境内的下载流量根本不是国外的,而是 mirrors.opensuse.org 上列出的中国官方源之一。
而中国一是被 Debian 搞出来的镜像源会快的理念,二是可能这种技术应对国内网络环境真的有问题。(希望有同学去帮我抓包分析下,使用 download.o.o 默认 OSS 源的时候真正的软件包流量是来自境内镜像还是德国主服务器)。
所以导致几乎全网络的人都在说:哎呀没有境内源啊,慢啊,没有 Packman 啊种种。有时候我听了想笑。openSUSE 技术最先进了(两个「凡是」),咋不见骂 KDE?这都什么年代的老黄历了...然后这种思维导致我真的不愿意公开的去点名哪个或哪几个镜像快,因为 MirrorBrian 是根据人家镜像管理员跟主服务器管理员商议的权重来公平转发流量的。你浙大源刚建可能很快,但我要是点名了,可能两天后你镜像就挂了。这既不科学也不公平。
所以目前的折中方法就是:
希望真正懂的来帮助针对特殊国情 debug 一下,甚至 commit 一下。
需要快的镜像的人请去 mirrors.opensuse.org,选一个真正离你近的。可以 ping IP 然后去反查地理位置。Packman 在北交的镜像里有源。
另外需要特别提示的就是,OBS 源,除非你镜像管理员主动请求,否则是不推送的,因为更新太频繁。对你的服务器开销很大。中国大学都 90 年代的老硬盘,也没几个主动申请的。但南方用户可以用台湾的,北方用日本的,速度不错。大陆的镜像一般都是 ISO 下载+主源+升级源,没了。这可能就是为「灵活性」要必然付出的代价吧。至少用了这么久的我,要不是因为作为中文社区的 coordinator 必须要去关注新版发布,个人可能都不太需要新版发布。因为 zypper 你会用了之后想用什么新版有什么新版,滚动升级?嘿,Tumbleweed 没出来之前我就用 OBS 自己滚了一年多了...
好了。如果这些在你眼里都是小问题,甚至你突然热血上脑想要加入 openSUSE 为开源事业奋斗终身,那么,欢迎加入 openSUSE 社区。
你写了好多,好多. 可是不能解决问题啊. 刚入linux的人无非要的就是那几个配置
1,XXX的开发环境配置
2,界面美化,conky配置
3,LAMP的各种配置
4,Mail Server 配置
5,播放各种格式影音的播放器配置.
6,显卡驱动安装
7,旧库的支持与寻找
如果把以上这个几个写成完整的wiki文档,只接能在yast里面配置完成.就可以满足绝大部份要求了.
SUSE本来的优势就是YAST,可是关于它的教程却很少,如果能有WIKI是件多么有竟争力的事情.
抱歉,你说的中文维基里至少两年前我来的时候就有。
感谢玛格丽姐,我就是在你的煽动下开始用上openSUSE的, so far so good地说。玛格丽每次都洋洋洒洒写上一长篇已属不容易。玛格丽姐在linuxtoy, ikde, v2ex上的文章我基本必看。今天我想天真地问一句,能不能探讨一下有无可能有偿地给openSUSE社区做点什么类型地贡献呢?我人在北京。我知道提钱很俗,但问题是,虽然我个人能把握的时间相对比较自主, 但与此同时确实又有直接挣扎生存的鸭梨。
linux mint和opensuse比易用性方面如何啊
想找个比archlinux不那么费脑子的distro
我们公司的网管只能运行在三个系统上,一般的用win server,linux用的就是SUSE,还有就是用的Solaris……
你说的WIKI是opensuse 9.0时代的么?
啊?不是啊,就现在的 https://zh.opensuse.org 啊。你看:https://zh.opensuse.org/SDB:搭建LAMP服务器。
你加 [email&为 GTalk 好友吧。SuSE 在要一个全职的 Desktop Dev。
原来你们都在这啊 来晚了
没用过suse,从opensuse9开始用起,起因是为了那最华丽的linux这个宣传,实在不想折腾x的配置了。
到现在我觉得和windows已经区别不大,驱动完善,Yast各种安装方便,如果不是特别需要,基本不用开什么各类配置文件。甚至我的usb无线网卡驱动都自动安装了。楼上说的诸如开发环境显卡驱动lamp播放器mail server外观等等都是一键安装或有图形界面设置。当然生产环境另说。我用过ubuntu又换回来,甚至那个windows下的exe安装文件都做得比ubuntu的好。opensuse是那种既可以像windows一样傻瓜的安装使用,又可以很方便精细配置的系统。
我从2007年开始用openSUSE作笔记本桌面,一路升级过来。
不过最近一年没怎么用那台笔记本,所以最近一年没跟着升级。
作桌面完全没问题。包管理非常方便。
安装之后,发现不可以在系统设置里设置时间和网络连接,折腾了好大一会,才发现要在Yast改配置
一键安装很赞,自动加源,安装软件包,不需要碰终端
Tumbleweed源的速度很慢
不知是我加错源还是怎么的,Tomahawk以及其他的qt程序发不了声音
默认的字体渲染不是很好,需要自己打补丁
一些很喜欢的程序木有人打包,如noise、 scratch-text-editor
已经换回ubuntu
感觉ubuntu启动速度比opensuse快,也可能是心理因素
不爱折腾的人还是推荐ubuntu或者等elementary正式版
这些包都是elementary的吧,估计短时间没人来打。
字体的问题不评论,各有所好。
之前下了OpenSuSE 12.3来试用,有两个问题:
1. 网络设置需要在YaST里设置很让人不习惯,因为不符合networkmanager的通常使用习惯。
2. 通知栏的位置在鼠标指向音量图标的时候会无条件跑到右上角,这从观感上让人有点觉得别扭,不过不影响使用。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你没找到。scratch 我的个人仓库里就有。
1. 网络设置不需要在 YaST。YaST 是 ifup 和 NM 切换的。
2. 我是 KDE 没有这个问题。你是 GNOME?
昨天慕名试了下suse,开始就被华丽的界面震惊了,之后安装gvim,yast开始各种安装,然后它各种删除kde的包,包括yast自己,之后就启动不鸟了
如果没有一点 linux 知识,丝毫不懂什么是依赖关系,请用一键安装。我想你说的这个问题我在谍照文三里有过明确提示。
一键安装?不是打开yast,勾选软件,点击安装吗?
用了几天有点不习惯
1. zypper 安装软件是否可以去掉不想要的依赖包吗
2. 待机5分钟左右就弹出锁屏画面(连屏幕变暗时间都没到啊),但是动一下鼠标键盘就切换回来了,根本不需要输入密码,不知道哪里的问题
3. 有啥简单的字体优化方法,字体不好看
可以啊。但你不能操作一堆然后提示解决依赖关系看都不看就下一步吧。我新装的系统,单装 gvim。就两个依赖。
慢慢来。
1. sudo zipper rm --clean-deps 软件包名。
2. 这个我也有。kde 电源管理里改下 ac profile 就好了。
3. 字体我管不着。眼光问题,心理错觉。所有发行版的字体都是 freetype。因此优化方法全部通用,你可以去看 arch wiki。但个人经验,补丁和配置都是骗人的。不止一个人问我我用的 openSUSE 默认字体是怎么配置的。字体配置就是说,一定要一个人加持才会漂亮,一定在别人电脑上才会漂亮,怎么样配置都没用的。
--clean-deps 我知道,可以在 zypper in 的时候选择吗,装了再删有点麻烦
抱歉你想太多了。装了再删麻烦就不要装同学。
或者是我表达得不清楚吧,我说的是多余的包,例如我装 fcitx 只想要 libpinyin,googlepinyin、sunpinyin 别装了
...您这表达...zypper in --no-recommends
呃……
1. 我土鳖了
2. KDE
2. 屏幕变暗的时间跟锁屏时间是分开的,改改就行。
3. 字体优化个人觉得用一个自己习惯的字体看着就舒服了,如果不知道怎么写配置可以试试这个:http://wenq.org/cloud/fcdesigner_local.html#
thx
通知栏的问题我录了一下,你看看:http://shot-url.biz/fe
这个帖子,哦,看完 marguerite 发表的内容之后我简直都想把MBP装成Opensuse,呵呵
之前我用Opensuse,后来因为服务器用了debian我就转归了debian的怀抱,不可否认,Opensuse的桌面做的的确很好
疑惑了好久,终于明白次深度非彼“深度”
请教女王大人,怎么用U盘装12.3,直接dd到U盘就行了么?我试着dd了几次,但每次从U盘启动的时候都是Operation system not found.,如何破。。
wiki解释很详细啊
http://zh.opensuse.org/index.php?title=SDB:Live_USB_U%E7%9B%98%E5%AE%89%E8%A3%85&variant=zh-cn
先执行isohybrid XXX.iso再dd iso /dev/sdX么?试过了,还是不行哦。
我是用imagewriter搞定的,http://en.opensuse.org/SDB:Live_USB_stick#Install_ImageWriter。
我用硬盘安装。NTFS识别不了,ext3
http://zh.opensuse.org/SDB:Live_USB_U%E7%9B%98%E5%AE%89%E8%A3%85SUSE Studio ImageWriter for Microsoft Windows。
注意:微软版的 SuSE 镜像写入器不能自动发现 .iso 文件,只能看见 .raw 文件,但它能写入上述所有的文件。这就需要手动选择。
插入 U 盘(Live CD 最小 1GB, Live DVD 最小 4GB(需要对 .iso 做一些精简。详情见 U 盘容量不够怎么办? ;在这个4G 8G满地走的时代这貌似不算什么)
打开镜像写入器
如果没能打开,您需要安装 .NET 2.0 runtime。
如果弹出错误,您应该右键以管理员身份运行
点击选择按钮。
在文件名那里输入 *.iso,然后找到您的 Live CD 镜像。
选择 U 盘并点击写入按钮。
明天按你说的试试,以前装系统什么的总是dd一下就搞定,没想到搞不定suse。。
亲,咱是Linux,不是M$。。
SuSE studio imagewriter 有 Linux 版:http://software.opensuse.org/package/imagewriter
你要现在是 deb 系统可以下载回来 unrpm (我知道 deb 系统都有 rpm 软件包)。
或者我打包一个 deb 扔到我的软件源里。
多谢女王大人,今天在公司Windows上装了个UltraISO试用版,然后用那个写了个U盘image,发现可以了~~
本来我也想发个月经帖说我要从fd叛逃出来改选susu还是arch呢
结果搜一下站内,看完从知乎到这里的所有所有的介绍
深感女王不是白叫的,太!牛!了!
虽说有种被洗脑的感觉,心甘情愿啊……
感动哭了,马上准备叛逃过去!
这个现在不行了,前几天 Leap 出来我在 GTX750Ti 上安装没有任何问题 nouveau 跑 YaST 还可以,装完进 KDE 读条就崩,不得不装私有驱动,问题是安装时添加社区源竟然只有官方 6 大源,非要等到安装结束添加才行